|
|
葷
〔葷〕
《説文》:“葷,臭菜也。從艸,軍聲。”
(一)hūn 《廣韻》許云切,平文曉。諄部。
(1)蔥、蒜等有特殊氣味的菜。《説文·艸部》:“葷,臭菜也。”徐鍇繫傳:“通謂蕓臺、椿、韭、蒜、蔥、阿魏之屬,方術家所禁,謂氣不潔也。”《爾雅翼·釋草·茖》:“蔥有冬蔥、漢蔥、胡蔥、茖蔥……古者此等通名葷菜。西方則以大蒜、小蒜、興渠、慈蔥、茖蔥列為五葷,以為熟之則發婬,生噉增恚,皆有損於性情,故絶而不食。……今道家亦有五葷,乃謂韭、蒜、蕓臺、胡荽、薤也,無茖蔥等,此自隨中國所多者為説,故不同焉。”《儀禮·士相見禮》:“夜侍坐,問夜,膳葷,請退可也。”鄭玄注:“葷,辛物,蔥薤之屬,食之以止臥。”《管子·立政》:“瓜瓠葷菜百果俱備。”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顔回曰:‘回之家貧,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。’”
(2)肉食。南朝梁宗懍《荊楚歲時記》:“梁有天下不食葷,荊自此不復食雞子,以從常則。”《水滸全傳》第五回:“魯智深道:‘灑家不忌葷酒,遮莫甚麼渾清白酒,都不揀選;牛肉狗肉,但有便喫。’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十六回:“他又不吃大葷,頭一日要鴨子,第二日要魚。”
(二)xūn 《集韻》許云切,平文曉。
〔葷粥〕同“獯鬻”。古代北方部族名。《集韻·文韻》:“獯,獯鬻,匈奴別號。通作葷。”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:“(黃帝)北逐葷粥,合符釜山,而邑于涿鹿之阿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匈奴別名也。唐、虞已上曰山戎,亦曰熏粥,夏曰淳維,殷曰鬼方,周曰玁狁,漢曰匈奴。”
工具書 | 影印版 | 備注 | 文字版 |
漢語大字典 | 第3472頁 | 第8字 第6卷 | |
中華字海 | 第278頁 | 第13字 | |
漢語大詞典 | 第13007頁 | 第9卷 490 | |
現代漢語詞典 | 第1482頁 第585頁 | ||
新華字典 | -- | ||
字 源 | 第32頁 | ||
中華大字典 | 第1892頁 | 第3字 | |
康熙字典 (內府) | 第2503頁 | 第3字 | 文字版 |
康熙字典 (同文) | 第1046頁 考證:第1667頁 |
第23字 考證:第11字 |
文字版 |
康熙字典 (標點) | 第1015頁 | 第8字 | |
異體字 |
葷![]() ![]() |
||
說文解字注 | 第96頁 | 文字版 | |
說文解字 (陳刻本) | 第19頁 | ||
說文解字 (孫刻本) | 第38頁 | 文字版 | |
說文解字 (日藏本) | 第28頁 | 左欄 | |
說文解字 (汲古閣) | 第31頁 | 文字版 | |
說文系傳 | 第47頁 | ||
說文解字句讀 | 第61頁 | ||
說文解字義證 | 第205頁 | 下翻1到3頁 | |
說文解字今釋 | 第71頁 | ||
漢字源流字典 | 第793頁 | ||
形音義綜合大字典 | 第1506頁 | ||
王力古漢語字典 | 第1076頁 | 第2字 | |
故訓匯纂 | 第1954頁 | 第6字 | |
經籍籑詁 | 第1771頁 上平聲,十二文(韻目第1738頁) 第1807頁 上平聲,十二文,補遺(韻目第1792頁) |
文字版 |
|
古文字詁林 | 第392頁 | 1 冊,第 392頁 | |
說文解字詁林 | 第1483頁 |